打太极脚趾要抓地?松沉结合,步稳劲整的秘诀_绥滨_青城_自然
发布日期:2025-08-20 00:35 点击次数:154刘绥滨,青城武术的非遗传承人,在教授拳法时,常常让学员赤脚练习,开始时,他会问学员:“你的脚下感觉是踩在石头上,还是云朵上?”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,它直指太极的核心——足下的功夫。脚趾的力量,并非是单纯的抓和放,而是要达到一种极致的松沉与动态平衡。
关于“五趾抓地是否正确?”这是刘绥滨经常被问到的问题,他通常会解释:“趾如吸盘,触地生根,关键在‘吸’字。”他强调,这不是用力抓,而是松沉后的自然吸附。
在青城太极中,脚趾的抓和放瞬息之间,正如在练马步时,脚趾要先松开贴地,像踩在湿泥上,脚掌要平铺舒展;当定式一成,大脚趾微微内扣,其他四个脚趾顺势紧贴地面,像吸盘轻轻吸住,然后再放松。
刘绥滨用青城山的苔藓做比喻,苔藓看似松软,但它与石头紧贴,却能经得住风雨。脚趾的抓地,正是全身松沉后自然的结果,气沉丹田,劲贯足底,脚趾自然含力,并非主动收紧。就像推手时,当对方发力的瞬间,脚趾本能地吸地,稳住重心,这就是松中藏实的体现。
展开剩余64%很多初学者的问题,不在于如何“抓地”,而是在于过度用力。刘绥滨曾见过不少人,练太极时脚趾蜷曲得像攥拳头,导致足弓上拱,小腿发紧。他教的松趾功非常简单:坐姿踮脚,再缓缓放平,感受脚趾从蜷缩到舒展的过程,每日做三组,每组二十次。
青城太极非常注重大脚趾的领劲。在练习弓步时,前腿的大脚趾内侧要微微贴地,就像船舵引导方向。刘绥滨解释说:“大脚趾连着肝经,气血容易汇聚,一旦大脚趾吃劲,其他四个脚趾会自然协调,站得更稳。”
松沉的力量需要气贯五趾。在刘绥滨带领学员站无极桩时,他会让大家想象脚底有泉眼,气从丹田流入脚趾,再渗透进地下。
太极的脚下功夫并没有固定的姿势。刘绥滨示范云手转换时,脚步的移动就像行云流水,脚趾在抓与放之间无缝切换:左脚掌落地时,脚趾松开以承接重心;右脚迈出时,左脚大脚趾微微扣住,助力转体。就像山间的溪流,遇到石头绕行(松),遇到洼地聚集(抓),一切顺应地势,自然而然。
他特别提醒初学者:“不要追求‘时刻抓地’,而要追求‘随势而变’。”比如在练金鸡独立时,支撑腿的脚趾需要轻轻抓地,以稳重心;而在退步跨虎时,后腿脚趾要松开,随重心后移。这种变化,就像青城山的藤蔓,既能牢牢扎根岩石(抓),也能随风摆动(松)。
至今,刘绥滨依旧秉持赤脚踩在青城山青石板上的习惯练拳。他常说,脚下的感觉不会骗人,若脚趾松沉得好,打拳时就像“大地托着你动”,无需费力,自会沉稳灵动。这或许正是太极足下功夫的真正含义——并非是练脚趾的力量,而是练身心与大地的通感,通了之后,自然能抓得住,也能松得开。
刘绥滨是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,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武术,深入探究太极养生健康。多年研究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私信他,解答您的疑问。
发布于:山东省